一、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好中趋稳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17年,在外需好于预期、房地产销售依然旺盛、工业补库存等需求拉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量效益提升的好中趋稳态势。
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GDP同比增长6.9%,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明显好于预期。
生产形势趋于好转。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增长3.7%,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工业稳中有升,1~11月,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6.6%,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领域产能出清进程,市场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工业新动能增长势头迅猛。服务业运行平稳,前三季度服务业生产增长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拉动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
需求走势有所分化。投资需求逐季放缓。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同比减少10.3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基本平稳。我国居民消费名义增长基本稳定、实际增速小幅回落。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出口增速明显好于预期。1~11月,外贸出口增长8.0%,进口增长17.3%,同比分别提高15.9个和23.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而上年同期为-4.8%。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3.7%;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26元;补短板领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投资大幅增长。
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服务业领域中,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较快增长。消费领域中,以网络销售和快递业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快速增长,分享经济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共享单车、网络约车、在线医疗等新模式涌现。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同比缩小。企业效益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涨幅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左右。财政收入增势良好,部分省份扭转财政收入下降的局面。节能降耗成效显现,全国30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大幅下降。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既没有通胀压力,也没有通缩担忧。1~11月,CPI上涨1.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粮食、猪肉、鸡蛋等食品价格下跌下拉CPI涨幅,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服务等价格支撑CPI上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位运行。1~11月,PPI上涨6.4%,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上涨中翘尾因素影响达到80%左右,煤炭、钢铁、石化、有色等原材料价格拉动作用达到80%左右。
总体来看,2017年,社会预期有所改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运行形成支撑,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较多。02
二、国内外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阶段
世界经济处于由收缩向复苏转变的关键期
发达经济体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劳动力市场改善、企业利润回升,社会信心逐渐恢复,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增强。IMF《世界经济展望》连续第二次上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6%,改变了过去几年来IMF多次持续下调增长预期的状况。全球经济逐步摆脱“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展望未来,从长波周期看,以页岩油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取得较大突破,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智能制造方兴未艾,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工程等技术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全球技术革命逐渐由单一领域“裂变”引领转向多领域“聚变”,支撑第六长波的技术革命已现端倪。从短波周期看,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呈现筑底回升态势,全球经济以制造业复苏为支撑逐渐步入上行周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速在2017年开始出现明显回升。在长波周期和短波周期的叠加效应下,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势头。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以来对于我国经济新周期的讨论较多,当前与其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不如说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准确地说由经济快速下降阶段过渡到稳定提质阶段,未来工作重点将集中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强调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新时代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衣食住行等需求得到较大满足,休闲娱乐、健康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存在城乡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以及质量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发展不充分问题。
三、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呈现高质量发展特征
生产侧逐步实现市场出清,结构优化升级
工业生产稳中趋缓,结构继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重点领域连年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传统行业供需关系逐步改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快速成长,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头良好,工业发展的新动能不断累积。但是,金融领域防风险、去杠杆力度不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等成本难以下降;工业领域由补库存逐步转向去库存;环保督察风暴对钢铁、有色、化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限产。初步预计,工业生产将稳中趋缓,2018年工业生产将增长6.2%左右。
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分享经济、科技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性不断升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中长期服务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出台,为服务业稳步前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金融领域去杠杆导致融资等行为更趋谨慎,房地产市场销售与投资活跃程度下降,对服务业支持作用减弱。初步预计,2018年服务业生产增速将基本稳定在7.5%左右。
投资增长略有放缓。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成为国际趋势,去杠杆、防风险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社会投资成本难以进一步下降;商品房销售放慢的影响将会逐步传导至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当然,经济结构升级带动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投资程序、优化投资流程等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些因素将会增强投资需求韧性。初步预计,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6.8%左右。
消费需求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保持较快增长,农民工就业形势改善,城镇调查显示失业率处于较低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为后期消费稳步运行提供了良好基础;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不断加速,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并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增量来源。但是,汽车领域优惠政策效益递减将导致汽车消费减慢,房地产调控将抑制关联商品如家电、家具、装修等消费。初步预计,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左右。
进出口保持温和增长。世界经济呈现回暖态势,市场需求继续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日趋活跃,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加大,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外贸企业竞争力增强,加工贸易增长企稳回升,国内市场需求改善,有助于我国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但是,美国对我国发起“301调查”、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波动等,导致我国出口面临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初步预计,2018年美元计价的我国出口和进口将分别增长5%和8.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回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上涨对消费品价格的传导作用有限;粮食库存居高不下,食品价格上涨空间受限。但是,肉禽、部分油料等食品价格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处于温和上涨区间,2018年CPI将上涨2.0%左右。
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PPI翘尾因素影响将会较2017年明显减弱,生产领域供大于求局面仍然存在;对2017年工业品价格影响巨大的国内原材料价格涨幅将会趋缓;全球铁矿石供应增加、美国页岩油气复产,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将震荡波动。但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提高,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品存在一定供应压力。初步预计,2018年PPI将上涨3.5%左右。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8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我国经济“稳”的压力较小,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新旧动能不断转换,经济运行的稳定程度增强,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进”的压力较大,改革措施落实显效、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尤其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任务十分繁重。综合考虑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预计2018年GDP增长保持在6.5%以上;由于工业品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以及食品价格的不确定性,物价涨幅小幅上行,仍有望控制在3%以内;就业基本稳定,预计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推动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国际收支基本平衡。04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步伐加快
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一是转变发展理念,以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从速度规模型进一步转变为质量效益型,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协调优化、制度建设等方面考虑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二是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挖掘症结所在,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化解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三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支持实体经济,降低杠杆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国家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实现国家增长动力转换。四是重视人民新时代对生态环保的新需求,摒弃粗放式增长,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美丽中国。五是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完善制度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同时重视国民健康、养老医疗、公平正义等问题。
一是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实行严格的环保、能耗、安全、技术、质量标准,继续化解过剩产能。分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化解乃至破产清算。二是努力降低企业成本,着力降低税费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等。三是对工业企业采购先进设备按采购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财政补贴;鼓励企业积极进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四是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政银合作信贷产品创新,丰富政银合作信贷产品数量,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商业银行对实体企业金融支持的覆盖面。
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
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针对前期商业银行自查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现场监管效率,重点深化对表外业务和同业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通盘考虑监管政策,减少政策漏洞;针对金融机构集团化、金融业务混业化的趋势,开展联合监管,消除监管真空。二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强化地方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坚决堵住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通过定向增发、资产置换、政府债务转为商业债务等渠道,以低成本的政策性资金置换信托融资和商业银行贷款;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试点中小企业债务置换,实现贷款证券化;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信息披露。三是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对一线城市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需实施更具差异化的政策,根据市场情况采取更审慎的价格监控及房地产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应对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加强监管,防控楼市风险和泡沫,引导更多的资金“脱虚向实”;督促各地落实年度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加快市政配套、轨道交通和城市卫星城建设,尽快形成住房的有效供应。不断创新调控方式,切实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
(作者:马忠玉 bet36在线开户副主任, 发表于《中国金融》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