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马尔萨斯曾经就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描绘了一幅非常阴郁的画面——他认为由于人口倾向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仅能以算术级数增长,最终,由于人口过快增长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失业、贫困和饥荒。随着经济学、人口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目前,大部分学者们倾向于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仅适用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医疗、卫生、营养条件的改善,许多国家经历了深刻的人口转型,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成为现代社会人口发展的突出特征。实际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目前许多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真正威胁是生育率过低、人口增长过慢甚至萎缩而不是相反。
我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在人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大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许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1.2之间,乐观的估计也不超过1.6,远低于满足维持人口稳定规模的2.1的水平。此外,由于少子化、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不断加深的老龄化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未富先老也正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面对不断加剧的人口结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并与去年底决定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对于提高我国总体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众多研究和各国的经验也表明,人们的生育行为深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影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总体趋于下降。以日本和韩国为例,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年至2014年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由2.0下降至1.42;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则由6.16下降至1.21。在此期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则由5.75下降至1.56。实际上,在这段时期内,生育率下滑是一种全球性现象——自1960年以来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已经由4.98下降至2.45,下降了一半。这表明,除了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外,人口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推动我国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重要因素,而这也意味着未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仍存在一定的下降压力,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尚不足以完全扭转我国生育率过低的势头。
为了遏制生育率下滑势头,努力改善人口总体结构,我国还需继续加大改革力度,继续完善各项生育政策,努力提高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这包括:
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力度,努力消除育龄妇女就业歧视,适度延长生育假,提高生育津贴发放水平。要加大对限制公民依法行使生育权不合理规定及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女性员工生育造成的用工成本增加,政府可考虑给予用工单位适度的财税补贴,降低用工单位成本损失。
图 1960-2014年中、日、韩总三国和生育率
二是要加快婴幼儿照料、托管服务业发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孩子无人照料是60.7%的家庭放弃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未来,随着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祖辈在参与婴幼儿的照料看管方面将受到更多限制,从而会进一步加剧婴幼儿的照料问题。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婴幼儿照料、托管服务业,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要努力降低子女养育成本。子女养育成本是家庭生育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子女养育成本也水涨船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家庭生育意愿。为此,政府一方面应进一步规范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收费标准,同时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子女养育公共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四是要适时实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