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分享
[字体: ]
分享到:
分享
产能过剩情况下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来源:经济预测部 ??作者:张前荣 ??时间:2018-01-26

从产能利用率、行业利率和价格水平看,我国煤炭、钢铁、水泥和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从周期角度看,我国当前处于产能收缩阶段。从需求侧看,行业投资需求将受抑;从供给侧看,工业生产增长将放缓;从价格端看,工业领域通缩压力将减轻。2016年我国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是部分行业需求回升、限产、低价格基数、预期等因素作用的结果。2017年,需求对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工业品价格不形成支撑,在供给端不存在明显收缩的情况下,主要工业品价格在当前价格水平的基础上将维持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

一、总体产能仍然存在明显过剩

1.主要经济指标预示我国存在产能过剩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判断产能过剩可以从产能利用率、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三个方面的指标综合判断。

从产能利用率看,2015年底,我国煤炭、粗钢和水泥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9%67.2%67%201610月末已基本完成煤炭和钢铁两个行业的年度去产能任务,2016年煤炭行业去产能2.9亿吨,较年初制定的2.5亿万吨的目标超额完成16.0%,钢铁行业去产能6500万吨,较年初制定的4500万吨目标超额完成44.4%。目前两个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依然不足70%。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正常值在79%-83%之间。钢铁行业“十三五”规划提出80%为比较合理的产能利用率。因此,从目前的数据看,我国产能利用率明显偏低。

从行业利润看,自2012年以来,钢铁行业利润增速持续为负,利润总额不断下降,2015年钢铁企业首次出现亏损,亏损总额645.34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中国钢铁企业协会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2012-2015年,煤炭行业利润持续下降,2012年利润总额下降15.6%2015年利润下降幅度扩大到65%,全行业利润总额仅为440.8亿元。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3%。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下降6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3.9%。我国煤炭、钢铁等行业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由此带来的债务违约问题不容忽视,去产能刻不容缓。在这种背景下,2016年,我国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国家主导的去产能任务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2016年在以限产为特征的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煤炭行业利润在较低的基数水平上快速反弹,20161-11月增长156.9%。钢铁行业有望扭亏为盈,行业利润为360亿元左右。

从产品价格看,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生产领域通缩压力持续了四年半。近年来,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底兰格综合钢材价格为2120/吨,降到历史低点。2016年在去产能和需求增长的拉动下,钢材价格有所回升,201612月底为3720/吨,行业扭亏为盈。2013-2015年,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煤价出现断崖式下跌,煤炭企业陷入成本价格倒挂、大面积亏损的窘境。2015年底煤炭价格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371/吨,2015年平均价格跌幅约为30%,与2005年价格水平相当。2016年在以限产量为特征的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201612月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为593/吨,同比上涨59.4%。当前的价格上升是需求和政策双重叠加的结果,具有恢复性上涨的特征,价格上涨不具备持续性,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从产能利用率、行业利润和价格方面看,我国煤炭、钢铁和水泥等相关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明显偏低,目前的利润和价格回升是政策刺激需求和行政限产抑制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冲击的短期结果,不具备可持续性。从三方面指标综合判断,去产能工作任务远没有完成。

2.政策动向预示高层判断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要使行业产能利用率趋于合理,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确需新建煤矿的一律实行减量置换。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和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攻坚克难,去产能仍需积极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艰巨,市场价格回升可能减弱地方和企业意愿。有色、造船、炼化、建材和火电等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压力。预计2017年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总量与2016年基本相当,去产能范围有望从钢铁、煤炭两个行业扩围至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电解铝和船舶等行业。

因此,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来看,中央高层依然判断我国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去产能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经济工作之一。

3.周期视角预示我国当前处于产能收缩阶段

我国产能过剩具有长期性,从周期角度看,当前产能处于收缩阶段,产能利用率处于上升阶段。产能利用率的合理区间是80%左右,我国主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在70%以下,低于合理区间10个百分点以上,意味着产能严重过剩。过剩领域集中于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电解铝、玻璃等传统重化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当前重化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是经济结构升级导致的长期性产能过剩。过剩产能调整,应以供给端为主,以需求端为辅。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当前处于产能收缩阶段,从需求端看,产能收缩阶段将抑制行业投资需求扩张;从供给端看,产能过剩向生产过剩转化,抑制工业生产增长,导致库存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从价格看,过剩领域集中于中上游的重化工业,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将改善供需格局,缓解工业生产领域的通缩压力。

二、产能总体过剩情况下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1.行业需求回升是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的首要动力

2016年我国投资、消费和外贸的总体需求稳中趋缓,从表面上看需求不是工业品价格上涨的原动力,往往容易把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供给的收缩。去产能固然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然而2016年以来与工业品密切相关行业的需求回暖更是商品价格上涨的充分条件。仔细分析细分行业的需求,我们发现与钢铁、煤炭、有色等工业品关系密切的房地产、汽车、基础设施等下游行业的需求明显回升,带动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

2016年房地产投资增长6.9%,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总额超过10万亿,新增量约为6602亿。房屋施工面积全年增长3.2%,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新增2.33亿平方米;房屋新开工面积全年增长8.1%2015年为下降14%,新增量为1.25亿平方米。根据中汽协统计,2016年汽车产量增长14.5%,新增361.6万辆。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增速加快4.5个百分点。2016年宽口径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8%,总量为15.2万亿,新增量将达到2.1万亿左右。房地产、汽车和基础设施是钢铁、有色、煤炭等行业的下游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汽车生产和基建投资的明显回升将带动相关工业品价格的上涨。

1:与钢铁、有色等关系密切行业相关情况

时间

房地产投资(万亿)

房地产投资增速(%

新开工面积(亿平米)

施工面积(亿平米)

汽车生产(万辆)

基建投资(万亿)

2015

9.6

1.0

15.4

73.6

2450.3

13.1

2016

10.26

6.9

16.7

75.9

2817.9

15.2

新增

0.66

5.9

1.3

2.3

361.6

2.1

 

根据Mysteel数据调研,截止到11月底,地方上报中已去除炼钢产能7733万吨,其中只有1386万吨是在产能力,仅占21.8%。另外,2016年全年新增的产能为1400万吨,其中一部分为2015年就开始建设的。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去产能的态度比前几年积极,但去产能的质量有待提高。2016年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增长1.2%2.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51.7个百分点。钢铁去产能对价格的推动作用有限,需求上升才是钢铁价格上涨的主因。

2:钢铁产量

指标名称

粗钢(万吨)

粗钢累计同比(%

钢材(万吨)

钢材累计同比(%

2015-12

80,382.50

-2.30

112,349.60

0.60

2016-02

12,106.90

-5.70

16,228.00

-2.10

2016-03

19,200.50

-3.20

26,230.10

0.00

2016-04

26,142.20

-2.30

35,948.70

0.20

2016-05

32,995.30

-1.40

45,854.10

1.00

2016-06

39,956.30

-1.10

55,992.10

1.10

2016-07

46,651.60

-0.50

65,704.90

1.90

2016-08

53,631.60

-0.10

75,510.70

2.20

2016-09

60,377.70

0.40

85,178.00

2.30

2016-10

67,296.00

0.70

94,829.40

2.40

2016-11

73,893.70

1.10

104,344.30

2.40

2016-12

80837

1.2

113801

2.3

 

货币供应高速增长也对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形成支撑。由于2015年宏观经济稳中趋缓和物价水平偏低,央行5次降息和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0161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多次降息降准使2016年我国面临低利率的宽松货币环境。从货币供应角度看,2016年以来货币供应增速进一步加快,尤其是M1的增速明显加快。12月末,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从融资角度看,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明显高于8.0%GDP名义增速。货币供应的快速增长也支撑主要工业品价格上涨。

2.去产能导致部分行业产量受限在短期内从供给侧冲击价格

从长期历史经验和趋势看,原油、煤炭、钢铁和有色等主要工业类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性变化都是由需求而非供给驱动。两次石油危机、70年代铝矿大幅减产、1991年海外战争等供给冲击使得价格上涨,但供给冲击对于价格的影响一般是脉冲式的,价格变化往往表现为一次性的上升后的台阶形或者倒V形,供给冲击很难形成对商品价格趋势性上升的支撑。

2016年,煤炭行业在以限制工作日作为去产能政策抓手的推动下,动力煤、焦炭等主要煤炭种类价格均有所回升。2016年的煤炭去产能的政策之一是严格控制生产时间,由之前的330个工作日降至276工作日。由于生产日期的限制,煤炭产量明显下降,价格飙升。2016年,煤炭产量下降9.4%12月价格同比上涨27.9%。因此,煤炭去产能带来的产量限制推升价格,但钢铁、电力等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价格上升。

3.前期价格超跌导致价格基数偏低

煤炭作为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在经历了2002-2012年十年黄金期后,2013-2015年,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下游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煤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2015年底煤炭价格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为371/吨,2015年平均价格跌幅近30%2016年在以限产量为特征的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煤炭价格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快速回升,201612月底环渤海动力煤价格为593/吨,同比上涨59.4%,虽然涨幅较大,但价格绝对水平不高,与2013年底相当。“十二五”中期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底兰格综合钢材价格为2120/吨,降到历史低点。2016年在去产能和需求增长的拉动下,钢材价格有所回升,201612月底为3720/吨,虽然2016年钢材价格涨幅较大,但价格绝对水平并不高,这种高涨幅是建立在2015年低基数的基础上,目前的价格水平与2014年基本相当。“十二五”中期以来,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底兰格综合钢材价格为2120/吨,降到历史低点。2016年在去产能和需求增长的拉动下,钢材价格有所回升,201612月底为3720/吨,虽然2016年钢材价格涨幅较大,但价格绝对水平并不高,这种高涨幅是建立在2015年低基数的基础上,目前的价格水平与2014年基本相当。

因此,综合来看,前期煤炭和钢铁价格总体偏低,当前煤炭和钢铁价格的上涨是建立在前期价格较低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恢复性特征,价格绝对水平相对适中。

4.去产能政策改变供需格局预期提升价格

在行政性去产能措施出台之后,复产速度减缓及其政策预期加剧了供给面的收缩。从2016年初以来由政府主导的行政性去产能行动来看,实际去产能指标的完成对钢铁产量的实质影响并不大,其影响或主要体现在生产商和投资者的预期方面。市场觉得去产能力度在不断加大,可能供应量会减少,价格可能回升。2016年初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计划削减年产能4500万吨。月均产能约1亿吨,月均去产能约375万吨,即使全部削减成功每月仍有9625万吨产能,而我国粗钢月均产量在7000万吨左右,产量仍有37.5%的上浮空间。去产能对实际粗钢产量起到的约束作用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表明需求和预期是2016年钢材价格上涨的主因。

2016年在“稳增长”和“三去一补一降”的宏观方针下,钢材市场的供应以及需求实际情况与2015年末以及2016年初市场预期变化较大。20167月开始“去产能”执行力度升级,焦煤焦炭与钢铁行业去产能执行的差异,同时制造业钢材需求超预期增长,造成双焦的供需错配,推动双焦价格暴涨,进而从成本上推动钢材价格上行。2016年螺纹钢期货指数年内高点3222点,最低1733点。

对于生产者而言,在国家严厉控制产能的政策预期下,生产商复产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向银行贷款进行复产的难度也相应增强,在数据上则表现出库存下降等现象。2016年以来钢材社会库存在波动中维持下降态势。201612月库存总量753万吨,环比减少33.5万吨,下降4.3%。其中钢材市场库存总量669万吨,环比减少29.8万吨,下降4.3%;港口库存85万吨,环比减少3.7万吨,下降4.2%。对投资者而言,严厉的去产能政策使得期货市场价格变得更加敏感,从而会对现货市场价格起到循环反馈作用。

5.化工产品涨价主要受上游成本推动

据统计,在294种不同种类和规格的化工产品中,近80%的化工产品在2016年实现了上涨。其中橡胶领涨化工品。从涨价行情的启动上,化工产品明显晚于煤炭、钢铁和有色。煤炭、钢铁和有色价格在2016年上半年就已启动涨价行情不同,但化工产品价格走势在上半年基本平稳,下半年特别是11月份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行情。除了行情启动较煤炭、钢铁和有色时间上要晚以外,化工产品的供需基本面状况也有所好转,但好转状况有限。2016年规模以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6.1%,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增长7.6%,分别比上年回落1.85.10.3个百分点。

除基本面因素外,化工产品涨价还受到原油、煤炭钢铁价格上涨、物流成本增加等上游成本上升的推动。2016年原油市场低位反弹,截止年底WTI原油已突破50美元/桶关口,涨幅为46.91%。人民币汇率贬值也使化工产品的原料进口成本攀升。乙二醇、苯乙烯、PX等进口占比较大的产品受到直接影响,其进口成本大幅攀升。煤炭价格上涨也推动醋酸、丙烷等相关化工品价格上涨。2016921日至2017731日由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即开展为期一年的整治货车非法改装专项行动和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为期两年的车辆运输车联合执法行动。并于2016921日起严格施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使得生产企业的物流成本明显增加,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对当前工业生产领域价格走势的判断

1.工业生产领域通缩压力已经解除

2016年,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9月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结束了自2012年初以来同比持续54个月下降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生产领域通货紧缩压力趋于缓和。2016年,PPI下降1.4%,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3.8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为-2.6%1.2%,新涨价因素转正对企业生产预期和利润具有积极意义。分行业看,2016年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主要受黑色、有色、煤炭和石油等相关产业价格的上涨拉动。

2.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基本不存在上涨空间

2017年,受制于财政约束,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将维持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本轮房地产周期进入下行阶段,预计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明显低于2016年,房地产的调整将使家电、水泥、建材等相关行业的投资和生产下滑;小排量汽车购置优惠政策到期,汽车生产和销售增速将回归常态。总体来看,2017年需求对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工业品价格不形成支撑,在供给端不存在明显收缩的情况下,主要工业品价格在当前价格水平的基础上将维持稳中略降的运行态势。综合判断,2017PPI环比将维持平稳或下降态势,基本不存在上涨空间。但由于翘尾因素的存在,PPI同比将维持上涨态势,全年上涨3.5%左右。其中,一季度上涨6%左右。